新建产能,特别是未批先建产能基本属于优质产能,可获得生产指标,向市场供应煤炭,从总体上优化煤炭供应结构。
预计2019年焦化行业平均盈利将回到150元/吨附近,部分时段可能将出现亏损。产业面,钢铁行业从全员盈利走向差异化竞争,成材价格重心下沉,焦炭及矿石价格也将随之向下。
同时,国内电弧炉是长期的发展趋势,废钢将进一步对铁水需求挤压,影响焦煤需求。下游需求方面,整体仍有改善空间。而岁末年初,煤矿生产以保安全为主,产量难以有大的提高,进口煤炭政策的变化,又造成海外焦煤供应边际减弱,焦煤价格短期内将维持偏稳偏强。焦炭市场判断:去产能支撑不宜过分看空2018年是焦炭行业去产能的元年,2019年,焦炭行业将继续行业去产能。年内煤焦钢行业落后产能继续淘汰,焦化行业全年淘汰近1500万吨产能,4.3m焦炉确定淘汰时间表,产能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不过年内终端市场需求继续回升,高盈利背景下国内铁水产能持续创出新高,焦炭需求量保持稳定上升趋势,全年焦炭平均盈利水平仍达到了近几年最高点。由于生铁产量可能在今年四季度达到高点,对于焦煤的需求也已经达到高峰,后期需求将逐步趋于下降。主流煤企方面,元旦之前预计主流煤企均将以挺价为主,元旦之后主流煤企焦煤价格或有松动风险。
据市场消息,12月20日长治地区部分炼焦煤价格下调30元/吨,现瘦主焦S0.5,G75报1670元/吨降30元/吨,贫瘦煤S0.4-0.5,G15-20报1190-1240元/吨暂稳,均出厂承兑含税。近期,河北唐山、邯郸地区部分钢厂由于环保以及钢厂利润变化等原因陆续对设备进行检修,开工较月初有所减少,且焦炭库存充足,部分钢厂甚至处于高位,对于焦炭需求较前期减弱,但考虑到焦炭价格前期降幅较大,降速较快等原因,焦炭采购价格暂稳,后期焦炭价格仍需继续关注刚厂限产力度以及贸易商采购焦炭情况。焦炭方面,由于焦炭市场预期偏弱,再加上焦化厂焦炭库存位居高位,现焦化厂纷纷减缓了对焦煤的采购步伐,煤企库存攀升明显,煤价承压较大,但即使降价也很难提振市场需求但对后市估计不乐观,主要因素是钢厂开工率低和贸易商的撤退。
就市场情况来看,一方面,进入冬季后焦炭销售迎来淡季,下游采购必然减少,降价是市场驱动的正常情况。近期河北唐山、邯郸地区部分钢厂由于环保以及钢厂利润变化等原因陆续对设备进行检修,开工较月初有所减少,且焦炭库存充足,部分钢厂甚至处于高位,对于焦炭需求较前期减弱,短期焦企话语权仍弱。
不少焦炭生产企业都信心满满准备涨价,而且还伴有部分企业联合限产的举动。供应方面,主产地除陕西、徐州地区因环保开工受限之外,其余地区焦企开工基本高稳,短期焦炭供应量相对有保证。据了解,因钢企限产力度有所加大且原料库存相对充足,目前,市场采购情绪不佳。目前吨焦利润不到200元,几乎没有降价空间。
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钢厂拒绝了焦企的提涨。原因在与钢厂自身的利润水平不足以支撑此轮涨价。山东日照准一级冶金焦2260元/吨,较上周同期下调2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调340元/吨。考虑到焦炭价格前期降幅较大,降速较快等原因,焦炭采购价格暂稳,后期焦炭价格仍需继续关注刚厂限产力度以及贸易商采购焦炭情况。
有河北焦化厂表示,目前企业满产,没库存,几个稳定。另一方面,今年焦化企业在去产能以及环保因素的影响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了较高的吨焦利润,而在钢厂利润收缩的情况下,焦价下跌成为必然。
随着钢厂高炉检修增多及钢厂普遍抵触焦企提涨之后,前期有囤货的贸易商对后市看法逐渐转弱,并开始着手出货。受此影响,一些囤货待涨的贸易商开始陆续出货,期货盘面价格也是大幅下跌。
河北唐山准一级冶金焦2310元/吨,较上周同期持平,较上月同期下调400元/吨。介于后期市场不确定性,个别前期有囤货的贸易商出现降价出货行为。12月初,随着前期焦炭价格下跌,焦企利润大幅压缩,焦企鼓足勇气对钢厂的提降要求表示拒绝,并随之对焦炭价格发出提涨100元/吨的诉求。数据显示,2018年12月19日,山西吕梁准一级冶金焦2050元/吨,较上周同期持平,较上月同期下调360元/吨。目前,下游需求不振的情况下,焦炭市场成交较为惨淡,企业继续挺价的态度软化澳大利亚恢复了在出口市场的领导地位,但印度尼西亚紧随其后。
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消除燃煤发电是一项关键的气候政策目标。截至2023年,东南亚煤炭需求或将以每年5%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不过,拥有近1.5亿吨标准煤增量需求的印度支持了最大的绝对增长。
气候政策相关的风险、潜在的搁浅资产、产地居民的反对以及对上一次经济下滑的记忆,使得投资者投资新煤矿的欲望降温。发达经济体的银行、保险公司、对冲基金、公用事业以及其他运营商正在退出煤炭业务。
此外,我们预计,中国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将增加交通和供暖的电气化,用电量也将增加。虽然2018年在政策和项目方面带来了一些好消息,但我们在部署CCUS方面的进展仍然远远未达到可持续能源未来所需的程度。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扩张,在风电和光伏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刺激下,这些政策努力最终将把煤炭挤出西欧的电力结构。在大多数西欧国家,专门逐步淘汰燃煤发电的行动。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菲律宾和越南的人口加起来超过8亿,年人均用电量刚刚超过800千瓦时,是欧盟28国年人均用电量水平的七分之一。5印度,煤炭的最安全赌注印度无与伦比的煤电增长时期仍将持续。
赢得蓝天保卫战仍然是中国政策的优先事项。中国的煤炭需求或将逐渐下降。
自2015年以来,我们观察到,煤炭消费逐步向亚洲的转移,以及两个世界的出现一个是煤炭发电的世界,另一个是没有煤炭发电的世界,将很难就煤炭和减排达成协议。尽管媒体对撤资和远离煤炭给予了极大关注,但事实证明,市场趋势对变化是有抵抗力的。
用于供暖和工业的天然气以及用于发电的可再生能源是政策的优先事项。丰富的廉价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扩张将继续挤压国内煤炭发电量,出口将取决于国际市场的普遍价格,因为美国仍然是一个摇摆的供应国。
在欧盟28国,三个领域的政策行动正在打击煤炭需求: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包括采用排放交易系统。相比之下,东欧的煤炭需求保持稳定。在世界许多地区,对煤炭项目的反对日益强烈,抑制了投资者采取行动的意愿。国际能源署致力于继续在这一关键技术的基础上造势。
市场走向取决于中国,中国的规模和不断变化的政策使其具有独特的潜力,可以将进口从一年转向另一年。在人均用电量较高的其他国家,如马来西亚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由于能源结构多样化政策的推动,新建燃煤电厂装机容量大。
3欧洲的双城记西欧正在加速其煤炭的退出。7煤炭是最具争议的燃料一个星球,两个煤炭世界。
在另一些国家,煤炭仍然是首选的电力来源,被视为丰富且负担得起。相比之下,对欧洲的进口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